北大荒日报/2025 年/1 月/10 日/第 002 版要闻风雨中守望相助——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二十年发展纪实黄璐瑶 北大荒融媒体记者 张克华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民族的命脉。20 年前,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与担当应运而生。20 年来,它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挑战的田野之上。20 年来,它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以服务 ”三农 发展为己任,与农民群众融情共脉。20 年来,它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在变革中创新发展,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 ”三农“事业的发展撑起一把把坚实的 ”保护伞 ,谱写出一曲曲农业保险的壮丽华章。萌芽之艰:破局而立,田野守护新篇初开启20 年前,中国农业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蹒跚前行,因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产品价格波动异常,广大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因灾致贫、因价受损。而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金融工具,却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存在着诸多不足。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地理环境相对复杂,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 1991 “年起黑龙江垦区开始成立各级 ”农业风险互助办公室 ,实行农业保险互助制度。2005 年 1 月,由北大荒集团发起、经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签批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在原农垦总局 ”风险互助办公室 试点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是国内首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总部法人保险机构。“ 面临着重重困难,农业保险在当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农民们对此充满疑虑,市场开拓举步维艰。 ”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鹤岗中心支公司军川保险社副主任范勇回忆起公司成立之初感慨万千:“ 那时,为了能说服种植户参保,我和同事连续几天往农户家里跑,详细分析种植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最终成功打动种植户。”公司成立初期,面临着资金紧张、专业人才匮乏、农业风险数据缺失等重重困难。但阳光农险人没有退缩,而是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户并肩同行,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从一颗种子的播种,到一株庄稼的生长,再到一片农田的收获,公司团队深入研究每一个农业生产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精心设计出一款款贴合农户生产实际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无论是针对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保险,还是为养殖户量身定制的牲畜养殖保险,都旨在为农户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风险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率先提出 ”三公开、三到户 的服务理念,积极组建专业的农险服务团队,穿梭于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保险政策,指导参保流程,成为连接公司与农民的桥梁与纽带。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农业保险特点的风险管理、理赔服务和运营支持体系, 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起步艰难,但公司凭借着真诚与执着,在农业保险这片沃土扎下了根,为后续的发展积蓄了力量。自公司成立以来,保险业务收入从 2005 年的 2.28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48.89 亿元,增长了 20倍。其间承保种植险作物面积 12.6 亿亩,森林面积 8478 万亩,累计赔付支出 294 亿元,累计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5914.7 亿元,近 1100 万户(次)农户受益。第 1 页 共 3 页成长之困:砥砺奋进,农业护航机制渐健全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产品创新领域,公司紧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新业态发展的步伐,不断拓展保险业务范围。除了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公司还推出了黑蜂、芦竹、砂糖桔等特色农产品的专属保险产品,为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在黑龙江稻米产区,公司首创推出的黑龙江省商业性粳米价格保险,有效化解了稻农因市场价格波动而面临的经营风险,让稻农们不再为丰收后的价格下跌而忧心忡忡。同时,针对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如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也开发了相应的保险产品,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保险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穿上了一层厚厚的“ ”防护衣 。据统计,2005 年以来,公司开展指数、价格等创新型保险产品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