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 300g 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人民政协报/2025 年/4 月/15 日/第 009 版国是· 乡村振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强国——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本报记者 陈建萍4 月 8 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9日,正在四川成都开会的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拥有 14 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在 ’大国小农 的基本国情农情下建设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强国的支撑,就会动摇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基。《规划》的出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作出科学指引和系统谋划,明确了农业强国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和施工图,我们要在破瓶颈、创载体、留空间、融产业、赋动能、强新质、壮县域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绿色发展,加快构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长期从事 ”三农 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的金文成认为,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为《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 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规律,又要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绘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蓝图。”金文成解释,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的农业作支撑。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拥有超大人口规模的大国,必须始终夯实农业强国的根基。世界农业强国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供给保障强;二是科技装备强;三是经营体系强;四是产业韧性强;五是竞争能力强。金文成同时认为,相比于世界其他农业强国,我国面临着人口基数大、需求规模大、小农户数量多、人均资源少等压力,但也具有举国体制、农耕文明等优势和机遇,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应具有如下中国特色:一是立足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建设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的农业强国。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 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在超大规模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满足我国农产品需求,必须立足国内,“始终端牢 ”中国饭碗 。二是基于大国小农的国情特色,建设依托双层经营体制的农业强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建设农业强国,要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正确处理发展小农户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系,正确把握土地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把先进的技术、良种、装备等引入农业生产,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健全承包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的利益联结机制,走联农带农共富之路。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建设绿色生态低碳的农业强国。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我国农业发展思想当中。我国农业资源虽然总量较大, 但人均占有量偏低,资源约束明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低碳乡村成为农业农村的鲜明底色。四是赓续农耕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农业强国。农业因人类定居而兴,村落因农事第 1 页 共 2 页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 300g 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活动而聚,乡村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近 5 亿农民常住的家园。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五是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农业强国。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