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 300g 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中华建筑报/2025 年/4 月/8 日/第 009 版理论物联网时代超高层建筑 规范化应急管理实践探索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张斌超高层建筑指的是一百米以上的建筑,这类建筑凭借其超大容量,既可满足更多居住需求,又能实现多种功能区域集约化,同时兼具城市的地标功能,如上海中心大厦、广州塔等均为典型代表。但是这类建筑在应急管理方面的难度较大,一旦出现险情,很难在短时间内疏散人员,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关于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超高建筑应急管理中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物联网是以实现 ”“物物相连 ”万物可联 为目标的,而背后支撑的是各类传感设备,只要在不同物体上安装传感设备并约定协议,便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完成信息交换和通信,才能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的目标。这也就是说,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中,关于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智能物联网监测平台。该平台主要发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预警反馈等的作用,其与相关监测设备相连接,实时接受由监测设备获取的信息,也会与预警 APP 相连接将所获数据传输出去,交由预警 APP 去处置和决策。二是建立在线感知系统。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事关重大,不能出现任何疏忽,否则将产生难以承受的结果。基于物联网建立的在线感知系统,“可发挥 ”“千里眼 ”顺风耳 的作用,只要被监测对象发生变化,相关信息便会实时传达给系统。在线感知系统并不只有接受能力,还能在信息大数据库的助力下完成分析挖掘。比如超高层建筑发生火情时,起火地点、起火大小、起火位置等信息能及时传输到系统中,而监测设备会持续运行,源源不断地将火情的实时情况传输至系统。传输形式有文字也有视频,完全是监控设备的智能化决定,如起火地点、起火位置等信息是以文字形式发送的,这可以使系统迅速判定,而起火大小则是以视频形式发送的,使系统更直观地了解火势大小。在线感知系统会将信息反馈给物联网监测平台,并经过预警 APP 决策后发送到手持终端,为安全管理人员更精准掌握火情提供实时数据,帮助他们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三是实现更精准预警报警功能。 在超高层建筑的日常应急管理中,当监测设备所采集的数据超过常态或达到预设的临界点时,会自动触发报警并启动保护装置,以防止异常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例如,当烟雾报警器检测到超出正常范围或达到设定临界点的烟雾浓度时,报警器会发出警报,并且附近的喷水装置会立即启动。这种预警和处理方式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如果烟雾报警器因为有人抽烟而启动,可能会导致抽烟的人被喷水淋湿。 基于物联网技术改造后的监测设备,不仅能够自动发出预警,还可以在启动保护装置之前先启用摄像设备,便于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实时查看现场视频。如果确认现场情况确实需要启动保护装置,工作人员可以立即执行该指令;反之,则可选择不启动。具体到烟雾报警器,如果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看到是油烟引起的烟雾报警器启动,可以通过播音设备提醒抽烟者立即熄灭烟蒂。物联网技术的确在超高层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技术终究是 ”辅助 ,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完善,才能推动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走向规范化。首先要建立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为应急管理标准的运行提供支持。完善组织架构首当其冲,要成立应急管理决策部门,“确保有人 ”拍板 ;在决策部门下设立应急救援团队,“确保 ”有人做事 。为了有效约束、监督和考核应急岗位人员,应该建立责任制度,对不同岗位的人员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如果他们未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反之,完成工作出色的人员应得到第 1 页 共 2 页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 300g 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奖励。责任制度的初衷是激发每个岗位人员的 ”责任感 ,“做到 事有人管,”活有人干 。鉴于超高层应急管理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责任制度中还应明确 ”专人专职专干 的要求,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序进行,并确保各个岗位职责清晰。其次,要提升应急管理的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