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 300g 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黄南报/2025 年/4 月/11 日/第 005 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奋进黄南于急难险重中逆行——记黄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德合隆南路特勤站本报记者 马芝芬开栏语在城市的喧嚣中,在寂静的夜晚里,有这样一群坚毅的身影,他们时刻准备着奔赴最危险的地方。面对熊熊烈火,他们无畏逆行;遭遇急难险重,他们冲锋在前。他们,是消防系统熠熠生辉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即日起,“本报开设 ”烈焰先锋 栏目,让我们透过文字,了解黄南消防的热血故事,感受那份震撼心灵的力量,致敬平凡英雄。敬请持续关注!4 月,草木萌生,春满热贡。走进黄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德合隆南路特勤站,柜子上各种奖杯、奖牌、层层叠叠的锦旗,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于急难险重中逆行的故事。回首往昔那些惊心动魄的重大救援行动,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时间回到 2024 年 7 月的某天。“ 同仁市保安镇某村一载货货车发生侧翻,驾驶员和一名妇女被困驾驶室!” 一通紧急求救电话,让队员们的心揪了起来。在明确救援地点后,特勤站第一时间成立突击队,由指导员王晨带队,快速前往营救。令救援队员们没想到的是,——艰巨的挑战一到就开始了强降水导致河水水量激增,洪水漫过河堤,道路被冲毁,⋯⋯前进方向有更大的水流袭来 无路可走的队员们只能系着安全绳,冒着被洪水冲走的风险突进。装备技师李旦增说:“ 当时已经看不清楚前面哪里是河沟,哪里是路。” 突击队三人一组,慢慢地向着被困车辆挪动。突然间从上游冲下来的树剐蹭到了安全绳上,一股强大的力量拖住救援小队,险些掉进河里。“ 当时我还不会游泳,心想今天就要交代在这里了。”“经过艰难 ”跋涉 ,突击小队终于靠近被困车辆。眼前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危险,车辆侧翻,洪水已经涌进驾驶室。突击小队争分夺秒地破开副驾车门,协力将被困妇女托举出来。被困妇女握着救援队员的手哭着说:“ 快救救我的老公。” 不多时,驾驶员也被救了出来。“ 当时洪水湍急,还下着雨,视线不清,情况十分危急。指导员在前面为我们探路,要是不小心脚滑,⋯⋯”后果不堪设想 参与救援的战斗员黄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同样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大到抗震救灾、火场救援,小到处置马蜂窝、开门锁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都有参与。但最让他们难以忘怀的是青海民和砂涌抢险。 2023 年 12 月 18 日,甘肃积石山发生 6.2 级地震,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与甘肃积石山县接壤。地震发生后不久,民和县部分村庄,因地震引发砂涌,大量房屋被淤泥包围、冲毁,群众失联。“ 根据命令,特勤站迅速集结人员,组成救援队,派出 9 台消防车、 55 名消防指战员、 1133 件(套)救援器材装备和 72 小时自我保障物资,赶赴海东市民和县开展救援。” 王晨介绍道。到达现场后,面对满目疮痍,指战员们迅速组织队员展开侦查和搜救工作。因为天气寒冷,砂涌处于半冻结状态,救援人员一边用石块、木板等在砂涌中铺出一条救生通道以便展开救援,一边用铁锹等救援工具清理淤泥。村中院落之间的通道已被泥沙填满。 部分房屋只在泥浆中露出一小截墙头,原本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一部分已在淤泥里。第 1 页 共 2 页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 300g 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据我们现场观察,淤泥平均厚度约为 3 米。我们采取人力先行方式,由人力进行搜索和清淤救援。在第一户受灾群众家里,淤泥填满了房屋和院落。我们在家属的指引下,通过人工搜索、仪器探测等手段,大致确定了失联人员的方位,从屋顶向下破拆,一桶一桶地采用接力方式将淤泥输送”到远处。 通信员李加才让说道。由于挖掘机无法及时抵达救援现场,只能依靠人力进行挖掘。救援人员采取倒班制度,每 2 小时休息一班,不间断地进行搜索和救援。当时夜晚最低气温低于零下 12℃。经过 48 小时不间断抢险,第一名遇难者遗体被找到。现场条件允许后,大型机械陆续加入救援,特勤站全体救援人员分组分批次坐在挖掘机外盖上充当着机械的眼睛,不放过挖起的每一斗淤泥,生怕一丝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名失联人员全部找到。五号救援点所有区域几乎被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