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2025 年/5 月/13 日/第 010 版民生· 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高中教育亟须打破办学 ”同质本报记者 朱英杰“ 高中教育的同质化,是当前我国教育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在 3 月 6 日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后,对总书记所强调“的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印象尤为深刻。在他看来,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收官阶段,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理应承担先行先试的关键角色。作为长期扎根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者与管理者,陈伟志对当下教育实践状况有深入了解。 陈伟志特别关注到,当前高中教育仍然广泛存在过度应试的现象,学生素质发展单一。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 逐步淡化重点高中标签,”保障公平与多样性并重 这一核心主题,陈伟志提交了提案。他呼吁,应立足于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以及人才需求升级的宏观视角,从系统性革新出发,全力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同质化 的现实【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 80914】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中教育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们在讨论深化高中教育改革时,首先要明确高中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 陈伟志指出,从国家教育体系的整体架构分析,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关键环节,承载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功能。 它不仅为高等院校输送具备不同知识储备与发展潜力的生源,更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巩固与拓展的重要阶段。陈伟志强调,高中教育在整个育人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特征。“ 近年来,我们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岗位需求较过去激增,这些领域亟须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行业,则更注重人才的个性化特质与差异化能力。然而,高中教育若继续维持同质化的发展态势,将难以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相匹配,将进一步加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不适配问题。”基于调研,陈伟志发现,“当前部分地区高中教育仍深陷 ”唯分数论 “的发展怪圈。 以应试为导向的单一教学模式,导致题海战术盛行,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这种不理性的教育导向,不仅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也造成教育资源的低效配置。”“ 更为严峻的是,‘部分 ’超级高中 通过跨区域掐尖招生、高薪挖角教师等方式,‘形成 虹吸’效应 。” 陈伟志表示,在资源分配中,应更注重传统优势学校与普通学校间的均衡。与此同时,陈伟志进一步提出,深化高中教育改革须从体制机制入手,“打破 ”金字塔式 办学格局,“构建均衡发展的 ”平原式 教育生态。具体而言,要通过完善教育政策体系,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建立县域高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革新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标准,引导高中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要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高中教育 ’各美其美、协同共进 新图景。” 陈伟志期待。“从 ”没有赢家 “到 ”多方共赢“ 高中教育若过度陷于对成绩的竞争中,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再到地方的发展将无一赢家。” 陈伟志言辞犀利,“ ‘高中教育 ’千校一面 ‘的破局应从 ’重点高中 ‘及 ’示范性高中 入手。第 1 页 共 3 页它们是高中教育的龙头,在现行教育体系中占据资源配置、政策导向的主导地位,对区域教育生态具有显著引领作用。”针对现存问题,陈伟志提出重塑示范校功能定位的具体路径。他强调,“应逐步弱化 ”重点高中 标签化导向,“推动示范性高中从单纯的 ”升学竞争主体 “向 ”区域教育枢纽 转型。通过建立教育联盟,整合区域内课程资源、优化师资配置、深化联合教研,“构建 ”强校带弱校 的协同发展机制。在招生改革方面,陈伟志指出,尽管国家已经明确持续完善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执行机制,以遏制掐尖招生,但基层落实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地...